吐鲁番木卡姆

  • 吐鲁番木卡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吐鲁番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及周边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吐鲁番木卡姆有“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等11部,完整演奏一次约需10个小时。每套木卡姆由“木凯迪满”、“且克特”、“巴西且克特”、...[详细]

吐鲁番团果1954葡萄干

  • 吐鲁番盆地四周环山,中间低凹,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发,是中国著名的干热区,历史上极端高温达47.8℃。盆地内干燥少雨,全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年均降水量16毫米,年蒸发能力达2539.4毫米以上,无霜期达210天。境内有三十里风区和百里风区,素有“风库”之称。 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详细]

托克逊灰枣

  • 托克逊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7°14′05″-89°11′08″,北纬41°21′14″-43°18′11″,东与吐鲁番市高昌区为邻,南与巴州尉犁县相接,西与巴州的和硕、和静县相连,北与乌鲁木齐市毗邻。属典型大陆...[详细]

驼铃风干葡萄酒

  • 吐鲁番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中部,是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在世界上仅次于死海。据有关气象资料记载,吐鲁番最高气温达四十七度,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只有16毫米,年蒸发量却达3000多毫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素有"火洲"之称。吐鲁番人民创造了地下渠道--坎儿井, 引来了...[详细]

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

  • 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疆麦盖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这里是维吾尔族典型的聚居地区,约89%的人口是能歌善舞的刀郎维吾尔族。 刀郎麦西热甫以表现刀郎地区维吾尔人民野外狩猎、喜庆丰收、欢乐生活等情景为主,包含有刀郎木卡姆演唱、群众自娱舞蹈、餐饮、文学艺术...[详细]

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

  • 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是流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的传统手工技艺,集绘画、雕刻、编织、刺绣、印染于一体,向人们展示维吾尔族地毯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2008年,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新疆,随处可见维吾尔族地毯,或悬挂于厅堂之壁,或展铺于室内...[详细]

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技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有民谚唱: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龟兹的羊羔一朵花。生活于此的维吾尔族人利用卡拉库尔羊胎羔皮,制作成独具特色的帽子。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技艺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当地的汉代古城玉什喀特古城中就曾发掘出卡拉库尔胎羔羊皮及胎羔皮做的帽子。2008年,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羔皮...[详细]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乌孜别克族由中亚迁居新疆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5世纪左右。“《中国乌孜别克族长诗》一书中的古代长诗《亚迪卡尔》(乌孜别克族语意为“留念、纪念”等),较详尽地叙述了约在14世纪和15世纪克普恰克乌孜别克人开始有组织地...[详细]

笑厨食醋

  •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中温带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干旱少雨,光温资源丰富,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利光合产物积累,提高产量。加之灌浆成熟和玉米、小麦收获期间一般阴雨天气较少,玉米、小麦成熟期间,日平均气温32C,则蛋白...[详细]

小金牛奶啤

  •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南缘,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境内有大小冰川158条,面积60平方公里。境内的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一类标准,常年空气质量维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是新疆同时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的县级市之一,被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优秀城市。 全年日照时数28...[详细]

锡伯族传统婚俗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传统婚礼多在深秋或初冬举行。锡伯族的婚姻要经过订亲、迎亲两个步骤,订亲又分为提亲和订亲。提亲男方要往女方家跑至少三趟;订婚的仪式有两次;婚礼前后要进行好几天,喜宴娘家要设两日,婆家要办三天,可谓是异常的隆重热烈。 拿瓶烧酒去提亲 儿子到了十六七岁,家长就要开始...[详细]

锡伯族西迁节

  • 锡伯族西迁节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农历四月十八西迁节”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详细]

西门塔尔牛

  • 西门塔尔牛具有体大、肉多、乳蛋白率、乳脂率高、耐粗饲、易管理等特点,24月龄育肥公牛胴体重为605.3公斤,屠宰率达59.3%,22月龄母牛胴体重366.4公斤,屠宰率达55.4%。舍饲母牛年均产奶5722公斤,最高可达9000公斤以上。西门塔尔牛全疆各地都有分布,中心产区在南疆库尔勒阿克苏、喀...[详细]

新疆兵团八十四团色素菊花

  • 新疆兵团八十四团色素菊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四团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中国色素菊花之乡”的美誉。目前,该团今年种植的7300亩色素菊花喜获丰收,第一遍菊花采摘工作已全面铺开。色素菊花是万寿菊的一种,既具有观赏性也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从花中提取的天然黄...[详细]

新疆兵团二十九团香梨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天山南麓,是著名的库尔勒香梨原产地,也是第二师主要的园林团场。1956年建场初期,中苏专家在规划农场时,即提出发挥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建设园艺农场。1986年,筹建5万亩商品香梨生产基地,1996年,香梨种植面积已达2.7万亩,总产量突破...[详细]

新疆兵团二十七团啤酒花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地处华夏第一大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盆地腹心,开都河南岸,横跨焉耆、博湖两县。团场四周有高山环绕和近千平方公里的博斯腾湖水面的蒸发调节,使该产区具有南北疆过度性气候特征,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是啤酒花种植的黄金地带。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详细]

新疆兵团七十三团大米

  • 新疆兵团七十三团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新疆兵团七十三团大米 新疆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三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三团7个农业连队,包括1连、2连、3连、4连、5连、6连、7连。地理坐标为东经82°04′44″~82°08′10″,北纬42°34...[详细]

新疆兵团三十一团罗布麻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地处华夏第一大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夏季酷热、多风,绝对最高气温42℃;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日照时数2889.600小时。严酷的环境条件,使得塔里木盆地的野生植被十分稀少、珍贵,...[详细]

新疆鹅

  • 新疆鹅俗称伊犁飞鹅、塔城飞鹅、灰鹅、草鹅、雁鹅,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灰雁驯化品种。鹅肉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尼克酸含量高于鸡肉、鸭肉、牛肉;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赖氨酸等含量均高于鸡肉。鹅肥肝、血、胗等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的被制成医药产品。全疆存栏20万羽,年存栏6万羽,出栏15万羽,生产优质鹅肉约...[详细]

新疆哈萨克族毡房

  • 新疆哈萨克族毡房的历史悠久,嫁给哈萨克族祖先乌孙王的细君公主在《黄鹤》歌中唱到:“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食兮酪为浆……”这首诗中就描写了毡房。由此可见,哈萨克族毡房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2008年,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哈萨克族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