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十番

  • 民间器乐曲《十番》,源于福州,明清时期传入樟湖溪口,至今约200多年。民间器乐《十番》于1990年由樟湖溪口传入南平,并于2003年由延平区文化馆牵头成立“延平区文化馆民间喜庆表演队”。现《十番曲》已风行延平区各个乡镇,《十番》已成为乡村庙会必不可缺的踩街器乐曲。由十种乐器,即:浪串鼓、大锣、小...[详细]

提线木偶戏

  • 提线木偶戏(原名:传子木偶戏)为浦城文人创造,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诞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演出节目自隋朝开始,一朝一朝按次序传演,直到明朝为止,内容为每朝历史故事,故称传子。 清顺治时,浦城绅士王明秀酷爱戏曲,常集友吹唱,后根据《水浒传》人物命匠人制作108个木偶,罩以戏曲...[详细]

万安风鸭制作技艺

  • 万安风鸭制作技艺为新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安风鸭制作技艺 万安镇村民加工风鸭已有三百年历史。万安风鸭,鸭肥肉香,是一道龙岩人喜爱的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 信息来源:新罗区人民政府...[详细]

王台太平鼓

  • 越王台太平鼓相传是汉闽越王诸在抵御敌军凯旋时,为庆贺抗敌胜利,保一方太平而编排的击鼓敲锣活动,后发展到每年正月迎佛时进行,用以祝颂风调雨顺,一年平安。由于这项活动规模大、操练难,很长一段时期已经中断。直到1995年,在挖掘王台文化遗产时,根据王台村民提议,由镇文化站组织人员收集散落在民间的鼓谱教...[详细]

小溪白皮饼

  • 小溪白皮饼是闽南独特的传统手工糕点,由一定比例的精粉、香油、白砂糖混制烘烤成薄薄的外皮,内料由麦芽糖、精粉、白砂糖、盐等熬制而成。外皮白而内熟,用手工操作,其饼皮一层紧扣一层,层次错落有致,咬上一口,外脆内香,可口诱人。信息来源:平和县文化广电体育局(旅游局)...[详细]

小溪入嘴梅

  • 小溪入嘴梅又称贡糖,是先民敬奉朝圣的精品。入嘴梅起源于花生与麦芽糖的组合,经过烘焙的花生在气味最浓郁的极佳状态下,与纯正麦芽糖混合,然后施以人工捣碎、夹缠,再经历温揉渗合流淌,最后切块成形。入嘴梅的传统制作手艺精良,口感香酥甜美,食后满口留香,令人回味无穷。信息来源:平和县文化广电体育局(旅...[详细]

峡阳南剑戏

  • 南剑戏,原名“乱弹”,清末由江西传入闽北,后来不断吸收其它戏曲的剧目和表演艺术,由于唱腔、表演都很新颖,很快得到群众的赞赏,流行于南平地区(延平区范围)。因延平为古南剑治所,故早期将其命名为“南剑戏”。 在魏恭源的倡导下,组建小梅第一代赣剧团,人员21人。民国初期,该剧团继续由陈鸣岗,范孝...[详细]

霞寨麦芽糖

  • 霞寨麦芽糖俗称“麦仔高”,作为一种闽南特色小食,它色泽金黄光润、富黏性、软滑,含在嘴里绵甜无比,细软柔润,似融未化的,有醇醇的麦芽清香。此外,还有健脾胃、润肺止咳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甜点哦。信息来源:平和县文化广电体育局(旅游局)...[详细]

西芹猎神信仰

  • 猎神陈六公是福建人原创的一位行业保获神。关于他的传说主要是:相传西汉末年有陈六公(啟松)、陈七公(啟武)、陈八公(啟昌)三兄弟世居长安,三人同朝为官。王莽纂汉时,三人携母逃难至会稽地郭冶县(今福建建阳市南关外)白鹤村山林中隐居。一日饿虎入宅,其母葬身虎口,兄弟三人悲伤欲绝,立誓杀尽天下恶兽,兄弟...[详细]

徐阳三月三

  • 农历“三月三”,是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村一个重大民俗节日,举村同庆,热闹的场面远超过春节的气氛。家家户户呼朋引伴,远乡疏亲,聚首相庆,甚至是路过的陌生人,只要你愿意,纯朴、好客的徐洋人都会将你待为上宾,视为知己,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午后,村中大庙——真武庙,举行的“游菩萨”活动更是热闹非凡,也...[详细]

延平闽蛇崇拜民俗

  • 樟湖镇崇蛇习俗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但这一习俗的流传时限不止于此,其历史的渊源可追溯到福建古老的土著文化——闽越文化。如今,在闽江流域崇蛇文化圈中,仍保留着比较完整原始古朴的蛇王庙、游蛇灯、赛蛇神等民间系列活动,甚称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崇蛇民俗活化石。 游蛇灯起源于清末时期,...[详细]

雁石锄头制作技艺

  • 雁石锄头制作技艺为新罗非物质文化遗产。 雁石锄头制作技艺 雁石锄头制作技艺远溯于元至正年间,制作技艺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制作工艺复杂,打制一把锄头需要4小时左右时间。 ...[详细]

宜坊过火节

  • 洪墩镇宜坊村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六举行。是日白天,有福气魄的青壮年男子开始“跳侗”,(据说是他们信奉的“田公元帅”附身),此时可以“水火不侵、刀 不入”,用一根银针从脸颊一边穿透到另一边,用一根绳索吊一个布满尖铁钉的圆铁球往赤膊的身上甩打,不破皮,不出血。晚上,在空坪铺上几十米长的木碳烧红,又开始设...[详细]

张三丰传说

  • 张三丰传说为南平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太极宗师张三丰,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坑池自然村人,俗名张子冲,以其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在邵武及和平镇,不但有记载张三丰的明清各朝县志府志、《张氏族谱》和愁思岭上的摩崖石刻,有张三丰- 及生活和活动的遗址遗迹,民间还有不少关于张三丰的传说故事。如传...[详细]

竹贯花灯制作技艺

  • 竹贯花灯制作技艺为新罗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贯花灯制作技艺 万安竹贯花灯的制作从正月十二起,采用本地立秋后砍的毛竹破成篾,绑扎粘贴各式花灯。竹贯花灯样式繁多,制作工序纷繁复杂,有:选材、破蔑、捆扎框架、粘贴生萱、剪刻图案、粘贴装裱、修边、装灯托等八个工序。竹贯花灯纯手工制作。竹贯花灯...[详细]

坂仔香蕉

  • 坂仔香蕉以果大、肉香、营养丰富,驰名海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坂仔香蕉曾获得全国香蕉类产品首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纵横十里的茫茫“蕉海”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坂仔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香蕉之乡”。信息来源:平和县文化广电体育局(旅游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