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奚琴艺术

  • 朝鲜族奚琴艺术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奚琴,属于擦弦乐器。又称胡琴、嵇琴、奚胡、乡胡等,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奚琴是朝鲜族人民喜欢使用的一处弓弦乐器,相传是我国宋代东北一带的奚部族创造的,故得名。是在古代弹弦乐器弦鼗的基础上发展改革而...[详细]

朝鲜族三老人

  • 朝鲜族三老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三老人,是中国朝鲜族传统的民族曲艺形式,它由三个演员以老人角色表演,融朝鲜族的曲艺唱谈、小丑戏、幕间剧等形式而成。主要流传于吉林省和龙市境内,在当地很受欢迎。 早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和龙市境内就已有人类繁衍,渤海国曾在此建都中京显德府,成...[详细]

朝鲜族扇子舞

  • 相传扇子舞起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古朝鲜族人,在祭祀神灵檀君、祈求上天保佑的仪式上时,必用老成女子,也称“巫人”。巫人行巫的目地是与神灵沟通,上祈民愿,下传神的旨意。在行巫时,最初是手持矛而舞,后改用扇子,通常是右手持扇,左手持铃,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这大概是扇子舞的雏...[详细]

朝鲜族摔跤

  • 朝鲜族摔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摔跤 一般分为儿童、少年、壮年三个级别比赛,由少年摔跤开场。比赛双方穿上特制的摔跤服,右腿上扎一束白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比赛时,双方各右膝跪地,左膝弯曲,右手搂住对方左肩,从背后抓住对方腰带,左手紧抓对方腿带...[详细]

朝鲜族跳板、秋千

  • 朝鲜族跳板、秋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压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作为一种体育竞技游戏,跳板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全国其他朝鲜族聚居地方,跳板活动一般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  ...[详细]

朝鲜族柶戏

  • 朝鲜族柶戏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柶戏”也称“掷柶”或“尤茨”,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俗游戏活动。最早见于朝鲜三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记载夫余族时代将五种家畜分为五个部落,为了使这些家畜多多繁殖,人们发明了这一游戏,游戏中的“道”指的是猪;“盖”指的是狗;“格儿”指的...[详细]

朝鲜族象棋

  • 朝鲜族象棋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象棋起源于3000年前的古印度,最初称为“恰图兰卡”(shaturanga梵文音译)。东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发展为中国象棋,朝鲜象棋、日本将棋。 朝鲜象棋又称高丽将棋,在高丽王朝时期就已传入了朝鲜,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详细]

朝鲜族尤茨

  • 朝鲜族尤茨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尤茨”是朝鲜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融文化、体育、游戏于一体的民俗活动,掷“尤茨”也称“掷柶”或“柶戏”,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尤茨”是从三国时期以前流传下来的朝鲜族特有的民俗游戏,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举行。历史资料记载夫余族时代将五种家畜分为五...[详细]

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

  • 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是流行在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乡的蒸馏酒酿造技艺,该酿酒技艺始于明末清初女真部落在这里设立的烧锅,并因其酒品甘爽绵甜,被努尔哈赤钦定为御酒,清朝历代皇帝也把大泉源烧锅酒纳为贡品,2008年,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详细]

东辽二人转

  • 东辽二人转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人转,早年称“蹦蹦”,是随着东北地区关内移民的逐渐增多及各民族文化不断的渗透、融汇。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东北大鼓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梆子、莲花落、驴皮影、太平鼓、霸王鞭、杂技、武术、笑话等多种民间艺术元素而产生的极具东北地域风格的民间曲种,形成了“...[详细]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蒙汉等各族人民长期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影响、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郭尔罗斯蒙古族...[详细]

郭尔罗斯秧歌

  • 郭尔罗斯秧歌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秧歌,是中国(主要是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它原为模仿稻作劳动的一种原始舞蹈,后来成为农闲或年节期间的化妆广场表演形式。 清代中期,随着内地居民继续向漠北的迁移,郭尔罗斯开始出现...[详细]

黄龟渊的故事

  • 黄龟渊(1909.2.27-1987.12.15)是朝鲜族故事大王,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一生讲述了1070篇民间故事,被称为中国三大故事大王之一,是中国千千万万民间故事家中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黄龟渊先生于1909年2月27日,出生在在韩国京畿道杨州君银岘面道河里一个书番民家,是家...[详细]

黄龙戏

  • 黄龙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龙戏是吉林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是农安县创作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因农安曾是辽代有名的黄龙府而得名。黄龙戏产生之初,只有小生、小丑、小旦三行。后在实践中,充实了刀马旦、老生和老旦。音乐主要分生、旦、丑行当唱腔、表演及化妆、服装等基本上依照京剧的路子。2008年...[详细]

吉林北山庙会

  • 吉林北山庙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林北山庙会,是东北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庙会,早在清代就有“千山寺庙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之说。吉林以山水佳胜、佛寺集中、佛法灵验著称,吸引着东北各地佛教信徒远道而来拜山求佛。每临四月庙会期间,人烟稠集,民国到伪满期间,连吉长(吉林至长春)、吉海(...[详细]

吉林马

  • 【主产区与分布】 主要产于吉林省白城、长春和四平三个地区。分布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农安、双辽、怀德等县。 【形成历史】 吉林马产区的蒙古马,由于体格较小,满足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自1950年开始,以本地马(主要是蒙古马,其中有极少一部分三河马和其他杂血马)为基础,先后主...[详细]

吉林乌拉满族民间音乐

  • 吉林乌拉满族民间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林乌拉是中国满族发祥地之一。这里满族音乐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唱、儿歌、戏剧曲艺音乐、满族萨满神歌、满族吹打乐:《满吹》、《满族秧歌》曲牌等。 乌拉满族民间音乐都是传统民间生活的反映,极具地域性和民...[详细]

筷子舞

  • 筷子舞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郭尔罗斯,筷子舞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圈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详细]

梨树二人转

  • 梨树县是著名的二人转之乡和二人转发源地之一。据考证,东北二人转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梨树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可追朔到清乾隆年间。到了国民时期,二人转在梨树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清代的演出规模,新人辈出,班伙济济,从艺的人虽超过看人,先后形成了岳家班、付家班、柴家班、金家班、李家班、孙家班等这些班组东征敦化、...[详细]

龙头游戏

  • 龙头游戏”是一种古老的朝鲜族民间游戏,起源于朝鲜半岛,历史久远。最早为斗玩游戏,是部族之间争斗比拼实力的活动方式,大约在朝鲜李氏王朝时期逐步演化为带有表演性质的体育娱乐活动。二十世纪初,随着朝鲜族移民的大量迁入中国,“龙头游戏”也随之传入,并在延边的安图县各地流传起来。“龙头游戏”的活动方式与中华民...[详细]